99合同网 > 实用文档 > 读书笔记 >

简爱读书笔记1500字

时间: 新华 读书笔记

人类的聪慧才智造就了一座座风光无限,气象万千的世界名著的珠峰,有哲学的,美学的,伦理的,教育的,法学的,宗教的……而世界文学名著则是其中最为引人入胜,神奇美丽的峰峦。世界文学名著,既是人类文明史,精神史,审美史,奋进史的形象演绎,也是人类求真,求善,求美,求爱的生动展示。

贫穷的孤儿简备受寄人篱下之苦,独自离家求学。她先是在那所慈善学校当了八年学生,然后又当了两年的教师,但随着她心爱的谭波儿老师结婚离去后,她突然对那种单调有周而复始的学校生活厌倦了,毅然离去当了一名家庭教师。家庭教师的地位是卑微的,他战战兢兢的对她的男主人采取的是防卫的态度,可是她渐渐发现,罗契斯特先生在思想上与她有许多共同之处。尽管他年龄比她大,但是她还是爱上了他。正当她以为幸福真正来临时,由于一个神秘的疯女人的出现,她不得不远走他乡。虽然十分艰辛,但最终两人还是走到了一起。

如果我们认为夏洛蒂仅仅只为写这段缠绵的爱情而写《简·爱》。我想,错了。作者也是一位女性,生活在波动变化着的英国19世纪中叶,那时思想有着一个崭新的开始。而在《简·爱》里渗透最多的也就是这种思想——女性的独立意识。让我们试想一下,如果简爱的独立,早已被扼杀在寄人篱下的童年生活里;如果她没有那份独立,她早已和有妻女的罗契斯特生活在一起,开始有金钱,有地位的新生活;如果她没有那份纯洁,我们现在手中的《简·爱》也不再是令人感动的流泪的经典。所以,我开始去想,为什么《简·爱》让我们感动,爱不释手——就是她独立的性格,令人心动的人格魅力。

然而,我们不禁要问,仅这一步就能独立吗?我认为,不会的。毕竟女性的独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种彻底的勇气,就像简爱当年毅然离开罗切斯特一样,需要“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土一去兮不复返”的豪迈和胆量。我想,这应该才是最关键的一步,也应该是走向独立的决定性的一步。而夏洛蒂笔下的简爱却把她倔强的性格,独立的个性留给我们一个感动。所以她是成功的,幸福的女性。

夏洛蒂的父亲是英国北部哈沃斯的一个穷牧师,她的母亲生了六个孩子。1821年,她的母亲因肺癌去世,给全家带来了很大的不幸。1824年,夏洛蒂和两个姐姐被送到一家慈善学校读书,条件很差,简直就是《简·爱》里劳沃德学校的写照。第二年,不幸的事发生了,两个姐姐因环境恶劣先后去世。15岁时,在伍勒小姐的学校读书,之后在学校任教。两次给有钱人家当家庭教师,受尽歧视和屈辱,但为《简·爱》提供很大的题材。1846年,勃朗特三姐妹动用死去姨妈的财产,用假名字:柯勒·贝尔,埃利斯·贝尔,阿克顿·贝尔合出一本诗集,结果只卖掉三本,虽然如此,但鼓舞了她们的创作情绪,就在那一年,三姐妹同时出版了三部著名的小说,带来了极大的声誉。

就故事形式而言,《简·爱》是一首抒情的长诗。简爱》的作者如果和中国的曹雪芹相比,毫无疑问,后者的文化底蕴要更博深一些。就像中国和英国人拼比历史,中国人可以无愧地说:我比你老的多。曹雪芹一生所学要比夏落蒂。波朗特要广博的多,毕竟中国的文化底蕴要丰盛的多。中肯的说,简爱的确比不上中国的《红楼梦》。不管是人物丰富还是物致的描绘上,《红楼梦》都是更为杰出的。但是,《简·爱》中也有值得中国人去学习和欣赏的地方。比方说,《简·爱》对人物的心理描写方面,可以说淋漓尽致。这点在很多中国人的文学作品中做的都不够。

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各自瘦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你想错了,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一样充实!这是简爱的一句话,意义非凡,如今简爱已作为独立女性的经典,我希望阳光下,鲜花里有更多的简·爱走出来,不管是贫穷,还是富有;不管是美貌,还是相貌平庸,都有美好的心灵和充实的心胸,都能有独立的人格和坚强的个性生活。

简爱读书笔记1500字篇2

沙子坠落在沙滩中,瞬间淹没在里面,再也找不到;珍珠卧安在珍珠中,霎时消逝在里面,再也记不起;仅有沙子拥有着珍珠般璀璨耀眼,让人见了之后再也忘却不了。而简爱她沙子般的身世与珍珠般的心灵,无不吸引着我。

简爱存在在夏洛蒂·勃朗特的作品《简·爱》中。一个挺直着身躯,仰起头,淡淡微笑透出着自信,不卑不亢的顽强女性,让人很难想象到,她竟是个孤儿,一个饱含命运摧残欺辱的“灰姑娘”。

人生总是坎坷的。年幼的她经历了生离死别,失去了父母,寄住在舅父家,舅父去世后,她的精神与ròutǐ被残酷无情的折磨着。进入孤儿院后,人生并没有改变,最要好的朋友海伦在她面前死去,她却无力阻止,现实在一遍遍撕咬她脆弱的心灵,也因如此她的心灵变得强大,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只要心灵变得强大了,就没有人能够打败了。”

感情也是无奈的。她在去当家庭教师时,她爱上了性格古怪的罗切斯特,与他历尽磨难的感情却在悬殊的社会地位和个性差异中激烈碰撞着。上帝似乎在跟她开玩笑,罗切斯特有个神志不清的妻子,伦理和道德不允许简爱的感情。

不容低视的自尊,不愿被低看的心灵,是比珍珠更透彻,更耀眼的心灵。她不相信她的一生就被命运困住了,一向挣脱着,想解kāi锁在她的绳索,她会追求属于她自我的平等和感情,以至于她在最终她得到了别人的尊重与真挚的感情。她不是贤惠大方的大小姐,可是却让我更加欣赏她无畏无惧的品格。“我跟你的一样有灵魂,完全一样有一颗心!”“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跟你一样充实!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姿色和充足的财富,我会使你同我此刻一样难分难舍,我不是根据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血肉之躯同你说话,而是我的灵魂同你的灵魂在对话,就仿佛我们两人穿过坟墓,站在上帝脚下,彼此平等——本来就如此!”她的语言无不带给我心灵上的震撼。

曾有一个女子,她的出生是不被欢迎的,因为家中已经有了两个女孩子,而男孩子就仅有一个。虽然家境贫寒困苦,但还是勉为其难的养着她,她从小活在被别人白眼里,几乎每一个人都会唾弃她竟是个女孩。她的母亲总是默不作声,但从来没有向她发牢骚。最终母亲生下来一个男孩,可是家里养不起五个孩子,大女娃是干农活的帮手,二女娃长得秀气,也会帮忙补贴家用,男娃自然是之后传宗接代的,并且干活也卖力。三、四岁的小女娃便成了驱赶的对象。一次,那母亲被辛劳冲昏了头脑,将女孩推到河里,正好被来河边的老汉救了上来。母亲冷静下来,大哭了一场,发誓不会这样对待女孩了。女孩也开始帮忙,生怕一时不劳动又发生这样貌的事情,娇小细瘦的手遍布了伤口。之后为了补贴家用,女孩更加卖力,因为没有赚钱的门路,总是天没亮就开始辛劳了起来。

长大之后嫁给了一个有官位的男子又开始了一生的辛劳。有一回,男子生了重病,家里还有四个孩子要抚养,女子却一声不吭。白天去山里面干着农活,即使是烈日罩天,她带着沉昏昏的脑袋流敞着汗水做着自我的事,雨下的只要没把树刮起,她照样披着蓑衣上山去,一次意外脚滑是被几个上山的村人发现后抬下来的,没休息一天就又拿不住性子往山上赶。

此刻她坐在凳子上,戴着眼镜微微皱起了眉头,用粗大厚实的手剥着豆子,她的孩子无奈地看着说道“你别剥了!我们又不是养得起你。”她听了之后会便会佯装成生气的样貌说道“你们是不是看我老的不中用了,我可比你们个个厉害多了。”她总是这样——我的奶奶。

命运不能封锁一个人的人生,不能扼杀一个人的意志,更不能改变一个人拥有璀璨的机会。一颗沙子想要变得闪烁,必须先拥有珍珠一样的心灵……

简爱读书笔记1500字篇3

课上讲到《简爱》,对《简爱》不了解的我回去看了《简爱》的书,感受颇深,发现在作品主线以外,还涉及到四个人的死,虽然不是最重要的部分,但在文中的作用也不可小视。

这四个人是:简幼年时的朋友海伦·彭斯,她一度憎恨的里德姨妈,关照她的里德舅舅,以及全书最末她的表哥传教士圣·约翰。其中海伦·彭斯和圣·约翰的死都带有强烈的宗教色彩。在我看来,简·爱尽管很明显地对这两个都很崇敬,但海伦与她却是在性格上大相径庭的——简是乐于反抗的,而海伦显然极为逆来顺受。因而时至今日,我依然并不太理解海伦在简心中到底处在什么位置,抑或是简不安的内心也对那种平静有强烈的向往?

对于圣·约翰,序言中说他“实际上不过是要取得绝对支配别人的权力而已”,坦白说我以为序言对这个人物的种种评价是有失偏颇的。至少从原作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简对圣·约翰对她的支配感到不快,但这本身似乎并非她要批判的真正对象。我认为作品中还有一个不起眼的人物其实与圣约翰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她在里德府的大表姐伊丽莎。

从表面上看,他们都将生命献给信仰(伊丽莎最终成为修道院院长,而圣则去东方传教并客死他乡),而且或多或少地由于信仰而过分让理智主宰自己,具有按部就班的性格。从内心来讲,他们却形成了十分鲜明的对照:伊丽莎似乎给人以“看破红尘,遁入空门”的感觉,并且我们从书中对她由普通富家千金转为修女的思想历程难以做深入了解,只能猜测这多少与家道中落有关(尽管书中无论伊丽莎本人还是作为叙述者的简·爱都完全没有提到这两件事的因果关系),由此我们大致可以得出结论:她的心是较为宁静的,当然同时也很冷酷。

她好象是离这本书主要故事很远的一个谜。与之相比,圣·约翰的一切行动无刻不在表明他心中火热的欲念。也许作者在对他描写的过程中,尤其是前半部分,将他写得难以了解;然而最终读者能通过简·爱的眼睛将他看得赤裸裸。他并不是一个常人,不光由于他的行为非常人可做,更是由于他甚至无法引起我们一种较为清晰的感情——可爱?可憎?可悲?兼而有之?其实他就是我们每个人为欲望而奋斗的那一部分,他就是欲望的奴隶,而决非他一再认为的“主的忠实的仆人”。

《简爱》的最后几句中说:“下一次,将会由一个不相识者写信给我,通知我,这个善良忠实的仆人终于被召唤去享受她的主的欢乐了……阿门。主耶稣啊,我愿你来!”从此我们更可以看出,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生的目的即是换来死后的欢乐,这便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欲望。为之从付出了一切——爱情,婚姻,甚至生命。他的血肉之躯只是他灵魂的工具。我但愿他早点死,因为在我眼中,尽管他有明确的生活目的,但她是不快乐乃至痛苦的。

关于里德舅舅,全书着笔不多,老实说,还只是在写到里德姨妈死时才多提了几句。但我赞同序言中的观点:作者对舅舅的描写是相当成功的。若由简来流溢感激之辞,或其他人来将之大肆颂扬,都不免显得矫情;正是通过最不理解他的人——里德姨妈的口,方才使之显得真实与生动。

谈到姨妈,我认为,如果这本书只是像其他的苦命孩故事那样渲染其不公,那么《简·爱》就不配成为一流的文学作品。事实上,对于不幸童年的描写,均是在给《简·爱》的非同寻常的个性以合理的解释。在此我又不禁想,简最终彻底原谅她的姨妈,到底出于什么?本心的善良?我想其实在很早时她已开始学会原谅她,而这,似乎理应归功于海伦·彭斯。这一点在本书中并不特别明显,但勃洛克赫斯特先生叫她站在长椅上示众后与海伦的交谈中也有所体现。姨妈至死对简充满敌意,这无疑是她的悲哀。

这是我对《简·爱》一书中一些内容肤浅的解读。爱情、亲情和怜爱之心是人类最丰厚也是最重要的精神财富。缺了它,等于白活一世。学会爱人,感恩很重要。

简爱读书笔记1500字篇4

在这一次的寒假读书计划书单中,我选择了《简爱》这本书。在这之前,我读过她的压缩英文版,就一直想知道简爱这个貌不惊人的弱小女子是怎么样为自己赢得尊严和爱情的,而今天,终于要揭开谜底了。

打开书架,取出那本阿姨送给我的那本《简爱》翻了起来。在朦朦胧胧的迷雾中,出现了一个弱小的身影,慢慢地走近了。

简爱的第一个身份是里德太太的侄女。她从小受尽两个表姐和表哥的欺负,总是待人受过。而且“无论怎么讨别人的欢心,都有人从早到晚地骂我淘气、阴暗、讨厌、鬼头鬼脑”。这种强烈的不公终于在简的心中激起了她的反抗。当约翰表哥又一次无缘无故得教训她时,她愤怒的指责他像罗马的皇帝,大声斥责他的凶恶,并用自己的力量让这个恶棍尝到了挨打的滋味。她是勇敢的,不仅因为她鼓起勇气教训了约翰,而是她冲破了长期以来一直束缚着她的那个服从长辈的观念。她勇敢的站起来,诉说心中的不公平,控诉以恩人自居的舅妈的罪行。她一针见血地骂她是伪善的女人,把她斥责得抬不起头。面对强权,她开始反抗,也开始走向成熟。她学会了独立。

当走出舅妈的家时,简爱的心情是阴暗的。因为她从种种蛛丝马迹中已经领悟到第二个住所——劳渥德慈善学校对她不可能会轻松。果然,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伤害了她的自尊心。但她并没有下决心与全世界作战。她对谭波尔小姐和好朋友海伦彭斯都有极大的热心和热爱。在劳渥德,她学会了宽容,学会了区别对待。这给她的反抗蒙上了一层是非和正义。她以别人对待她的方式对待别人,她成熟了。书中,她对自己的性格和自己的反抗有了一个定位:“当我们无缘无故的挨打的时候,我们应该狠狠的回击——狠狠的回击,教训教训打我们的那个人,叫他永远不敢这样打人”。随着成长,简爱的反抗精神真正的散发出光芒。

简爱一生的转折发生之处便是桑菲尔德府。她来到这里,做了一名家庭女教师。而18岁的她,渐渐地与主人罗切斯特产生了爱情。罗切斯特家召开宴会,简爱以不卑不亢的态度与贵族的小姐太太们相处,为自己赢得了尊严。她对罗切斯特的爱情是炙热的,也是强烈的。但她决不会因此失去原则。当她误认为主人要娶一位贵族小姐,又要同时把她留在身边,使她成为无足轻重的人时,她愤怒地反驳了罗切斯特。“只要上帝赐给我一点美和一点财富,我就会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我现在同你讲话,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就像两个都经过了坟墓,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她的愤怒,她长期忍耐的情感终于爆发出来。在这个时候,她的愤怒的斥责,正是使我们感到敬佩的。她爆发而出的话语正是她反抗精神的折射。简爱的精神,它的灵魂的光彩发挥得淋漓尽致,是她的形象美丽而光彩夺目!

而命运似乎还要考验简。在她与罗切斯特的婚礼上,她才发现罗切斯特早已娶妻。她不顾内心的反抗,情感的痛苦毅然出走。她心向上帝和光明,心向自然和神圣的大地之母。她用法律的条款约束自己,为自己营造了一个光明的天堂。她出走后的三天,虽然经受痛苦的流浪,但她的心在和平的保护中,她的灵魂是纯洁的,她的生活处境越是穷苦,她的心灵就越像一个仙女般纯洁。她孤独,但不寂寞。她贫困,但不潦倒。她是自立而独立的。她为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首华彩的乐章!

命运是公正的。简最后与罗切斯特获得了幸福的结局。而她的`精神也如经久不衰的珍宝,永不褪色。

最后,伦敦的迷雾又加深了。那个瘦小但坚强的身影远去了。我合上书。19世纪的英国渐渐如一艘航船从思绪的海洋中退去。

简爱的一生,从幼稚到成熟;从柔弱到坚强;从懵懂到智慧,她改变了许多,成长了许多。而我们,也在成长,也在从幼稚变成熟,从懵懂变智慧。

简爱的一生,不变的是她的反抗,她的精神。而我们,让我们保留一点不变的精神,总有一天,它会像金子一般发出光芒。

简爱的精神,经历风雨,经历时间,至今未变。

简爱读书笔记1500字篇5

在这个署假之前,我一直没有机会读,身边每一个读过这本书的人都会对它赞不绝口。《简·爱》曾经一度观惊了全世界,也征服了全世界。从书的名字来看,这是一部以一个名为 “简爱”的人为主的一篇小说,可是究竟是什么能使它在全世界这么有影响力,于是我怀着几乎是一种崇敬的心理翻开了《简·爱》。

《简·爱》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出生于一个英国穷牧师的家庭。由于家道清贫,她父亲不得不把家里除小女儿以外的四个女儿都送进一所专供穷牧师子女上学的寄宿学校。这所学校管理不善,生活条件极差,学生们染上了肺结核,还发生了瘟疫这就是《简·爱)一书中洛伍德学校的真实写照,这种简陋的生活环境在书中也都作了详细的描写。后来,夏洛蒂曾经到富贵人家做过家庭教师―当时家庭教师在社会上备受歧视―她感到受辱,没干多长时间就离开了。在书中,通过对桑非尔德府贵妇们聚会的场景,她对这方面也有所披露。书中还有一段浪漫曲折的爱情―爱小姐与罗彻思特先生,这位罗彻思特先生的原形也很可能就是夏洛蒂在布鲁塞尔学习期间遇到的一位老师―康思坦丁赫格。可见,夏洛蒂·勃朗特能够写出如此之绝世佳作,也是大量取材于生活,并将自己对世事的看法在书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作家不能完全脱离生活,生活才是写作素材的源泉,夏洛蒂勃朗特与《简爱》就是一个典范。

《简爱》这部小说为何会如此成功呢,也许像这样的故事在现在随处可见,也许琼瑶写的爱情故事并不逊于夏洛蒂勃朗特。但是,这种大胆突破的创作素材在当时是足以引起轰动的。它一反历来文学界专爱描写美丽动人的名门淑女的惯例,塑造了一个身材矮小、貌不惊人、出身低寒却自尊自爱、富有反叛精神的平凡妇女形象。她宣扬平等,她渴望自由,她勇敢正直,对金钱不屑一顾而且藐视门第。虽然最后她与她的主人罗彻思特先生恋爱了,但是他们的恋爱是基于精神上的平等的。在对待爱情的态度上,她也一反往常妇女总是扮演被倾慕、被爱抚的角色,而是毫不隐讳自己的感情,独立自主,热情坦率,与男人平起平坐。当她得知自己心爱男人的疯妻还在时,她又是那么毅然地离开了罗彻思特先生,离开了舒适的生活,走向陌生的世界中去了。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她的反叛性格又使她拒绝了圣约翰,挣脱了宗教的束缚。就是这样,这位顽强勇敢的孤女以她不停的斗争吸引了读者的心,尤其是女性读者,并激起了他们的共鸣。正是简爱―或者说是夏洛蒂·勃朗特本人―能够藐视一切,正视是非的这种精神,才使她获得了如此的成功,这也是我们应得以借鉴之处。

如果一个作家只有好的构思,却没有好的文笔,那么他也决不会成功。夏洛蒂用笔简洁、清新、生动、细腻、贴切。她特别善于遣词用字―一组词真实地反映了她的思想,其他的词尽管看起来意思完全一样,但效果却逊色得多她还善于刻画人物,凶狠的里德太太,仁慈的坦普尔小姐,庸俗的贵妇人,骄横的英格拉姆小姐,甚至爱慕虚荣的小阿黛勒,都栩栩如生,为这本书增添了不少传奇色彩。她还善用对比手法,如:简爱对爱情的感受中,罗彻思特是温暖、明亮、深情,圣约翰则是严峻、冷漠、生硬;又如:圣约翰的两个妹妹善良热情、相亲相爱,而里德家的两位小姐却自私偏狭、互相仇恨。这样的对比使人物性格更为明显,更能生动地衬托出小说的主题。对于这种写作技巧,我们应多加留意,并也能运用到平日的写作中去。

总之,读过《简·爱》之后,我觉得我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洗礼,在对事情的看法上和对文章的品读鉴赏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以后,谁要是问我觉得《简·爱》这本书怎么样,我想我也会赞不绝口的。

89723